
《找骆驼》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骆驼》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骆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教授新字、词,让学生了解新字、词的用法,并能造句。
2、让学生学会分析线索,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通过课文的对话,培养学生“人与人”沟通的能力。
4、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启事,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活动:提问、讲故事(老师今天要讲的课文与“失物”有关。)
提问:
1、大家有丢失物品的经历吗?
2、你遗失过物品吗?
3、你尝试过寻找遗失的物品吗?
4、结果如何?
故事:
在中国,有一位出色的警察局长,他非常了不起。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并有一个很机灵的头脑去分析线索,再难再复杂的案件,都能被他侦破。有一天,一个村长向他报案,说他们村里的一台电机被人偷走了。局长接到这个信息后,马上带着他的助手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村长指着办公室的角落说:“电机原来就放在这,现在被人偷去了。”局长问“你们的电机有多大?多重?”村长回答说:“有一公尺高的行李箱大,大约六、七十公斤重。”局长又问:“你们这儿有后门吗?”村长说有,但是门已经很久没有人使用了。局长问完话后,沉思了一会儿,便打开了后门,局长走出后门,发现了雪地上有一道长长的脚印,那脚印一深一浅。看完那些脚印后,他对村长说:“你们村有多少个年轻小伙子?”村长说:“我们村这么偏僻,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有九个留在村里。”局长请村长把这九个小伙子都叫来。村长听了局长的话,不一会儿就把小伙子都叫来了。其中有一个走得较慢,他一拐一拐地走到局长的跟前。局长看了看这些年轻小伙子,指着那个脚有点跛的小伙子,说“其他人都可以走了,把他一人留下就行了。”那个小伙子一听说要把自己留下,就大声对村长说:“那电机可不是我偷的,你们千万不要冤枉好人……”
(老师提问:“大家想一想,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线索证明电机是这个跛脚的小伙子偷的吗?”)
二、课文理解活动
1、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找骆驼》并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课文全文和播出课文内容。
2、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口头造句。(教师用电脑的动画来解释生字、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3、课文分析:
⑴商人到外地采购货物,为什么会带骆驼呢?
⑵骆驼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见的呢?
⑶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征呢?
⑷商人认为不见了的骆驼还有什么用处?
⑸老人沿途看到了什么?
⑹为什么不等老人说完,商人就立即去寻找骆驼呢?
⑺商人能找到骆驼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⑻如商人最后仍找不到他的骆驼,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寻找骆驼?(写启事,登广告……)
三、教师教授启事的写法
1、启事的文体:
启事是应用文的一种。
例:寻人启事、招聘启事、寻物启事……
特点是:格式严谨,句子一般较简洁;只要写出重点便可;表达的自由空间不大,叙述发挥的余地较小。
2、启事的格式:
题目居中,正文换行,先空两格再写。署名和日期写在右下方,先写署名,再写日期。
3、寻物启事的内容:
丢失物品的名称;特征;丢失的时间、地点;联络的方法和报酬。
4、寻物启事的例子。
四、课堂活动
让学生分组,每四人一组,为商人写一则《寻骆驼启事》,然后每组选一名学生到教师桌前大声朗读自己组写的寻骆驼启事。教师可以从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格式、内容……)
让学生自己选出优秀的启事。
五、教师出示自己写的启事
六、教学用具
1、电脑和大屏幕
2、教学软件
3、图片(遗失的骆驼和小狗的图片)
【简评】
崔峦:这是香港老师在内地上的一节语文课。《找骆驼》是一篇传统课文,内地老师教了许多年,但我还没有见过有一位老师像香港的曹老师这样教的。曹老师的教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怎样改进阅读教学上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曹老师的教学大体分为故事导入、理解课文、学写启事等几个步骤。他一改阅读课重在理解内容的传统教法,淡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以课文叙述的事实为依托,学写启事的习作练习。曹老师的教学启示我们,阅读教学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教法,既要从学生、教师的实际出发,也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如,感情强烈的散文、诗歌,就可以用指导朗读的方法来教;写法特点突出、便于摹仿的课文,就可以重在指导学生由读学写。我们要大刀阔斧地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彻底改变千篇一律的、重在内容分析的教法,把阅读课上得各具特色,个性突出,讲求实效,精彩纷呈。
《找骆驼》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由谜语引出“骆驼”,初步了解骆驼,最后切入课题,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出示自学任务一)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师板书:商人、走失、打听,指点,老人 )
2.检查字词认读 。 过渡:同学们商人找骆驼,他在老人的指点后才找回自己的骆驼。但是,你们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四、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出示自学任务二: 学习1——9自然段
1、读课文,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交流汇报。
(1)师:你 ……此处隐藏15088个字……
四、细读理解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读一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商人的骆驼有几个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三个特点。
(教师板书:左脚跛;左蜜右米;缺一颗牙)
追问:“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个动作告诉我?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对极了)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导加上动作)点评:我们配合的真不错,是好搭档。
师:再读一读老人说的话,你们发现老人的话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是呀!这位老人对骆驼的特点了解的这么详细,是不是真的见过骆驼,还是把骆驼藏起来了呢?(不是)那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
4、答案就在文中,你看看在哪部分呢?(第十自然段)
(二)第二部分:
1、我们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可以有这么几种学习方法:
(1) 填表:
看见什么
知道什么
(2)批注
1)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直线画下来。
2)老人知道了什么?用曲线画下来。
(3)其他方法。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生说师板书: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蜜右米;牙齿印(展示第一种方法)
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不一样的快来改一改。
师: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男生读看见的内容,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师: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连对老人的称呼都变了。来读读商人的两次问话,记住加上表情。(生读,课件出示句子)
师:骆驼走失以后,商人和老人的态度完全不同。老人是不紧不慢,商人是忿忿不平。我们来分角色把9、10自然段读一读。
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推理过程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
(先听老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看见了……,所以知道……)
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同桌互相说,然后群体表演)
3、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游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
(生答:两只脚印应该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师: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聪明的老人就像你们一样通过细心观察,动脑思考进行推理,得到了一个结论。
五、转化语言
明白过来的商人说:“老人家,谢谢您。我这就按您的指点去找。”
商人告别了老人,沿着老人指点的方向去找骆驼。————————————————
请动手写一写吧!
教师:到底老人的推理是否正确呢?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果然,)那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可见老人的推理很有道理。
六、总结
师: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写法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师:相信这些好词好句会随同《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板书设计: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 —— 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 —— 驮着蜜和米
啃过的树叶 —— 缺牙齿
(观察) (思考) (论证)
《找骆驼》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
胡子、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丢失过自己心爱的东西呢?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
2、师: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峰骆驼,他也很着急。
(出示课件:商人焦急的图片)怎么办呢?他最终找到了吗?
3、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不多、丢字;不认识的字词学生可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3、教师以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处理问题的。
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不仅可以提高识字词的能力,而且培养自主意识。
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认字情况,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入品味,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骆驼的那些情况?又是如何知道骆驼的情况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并重点抓住“不紧不慢、愤愤不平”等词语,随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师:你从老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智慧?
提出中心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交流和讨论,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内心的体验、感悟。
四、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
1、师:同学们,你能帮商人写一个寻物启示吗?
2、交流想法,教师总结。
3、写入采蜜集、小笔头。
拓展延伸、写寻物启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把课堂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