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学情分析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孩子对他们的衣着打扮十分熟悉,如大皮鞋、高跟鞋、眼镜、项链等,也非常渴望能够尝试着穿戴。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但要关心他人还有些困难。说教的品德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不大。孩子关心他人的品格,只有在生活的情景中,在情感积累中,才能慢慢形成。所以,我们从爸爸妈妈的衣着打扮着手,创设了一个模拟的生活情景,以爸爸妈妈的生活物品为主要材料,以孩子想扮演大人的心理为背景,引发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关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爸爸妈妈各自的衣服、鞋子与用品,以及家人共用的物品,知道性别不同,使用的东西也不同。
2.让幼儿模仿爸爸妈妈的活动,学习仿编短句。
3.通过装扮游戏,培养幼儿对爸爸妈妈关心的情感。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爸爸的西装、帽子、墨镜、大皮鞋、剃须刀、领带和背包等;妈妈的裙子、帽子、围巾、高跟鞋、项链、挂件和手提包等;爸爸和妈妈的共用物品,如杂志、报纸、扫把、簸箕、拖把、餐具、电视、电脑等。红、蓝地毯各6块。
活动过程
(教师在活动前事先布置好家的场地)
1.参观爸爸妈妈的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1)幼儿参观爸爸妈妈的家
师:今天,我们到爸爸妈妈的家里去玩一玩。哎呀,爸爸妈妈不在家,那我们轻轻地走进去,参观一下,看看房间里都有什么。不能把爸爸妈妈的东西弄乱啊!
(幼儿随意参观,找个位置坐下来)
(2)谈话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说)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别人没看到的东西,他看到了桌子上的项链。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幼儿只观察局部时,教师引导他们要观察整体)
师:房间很大,还有许多东西。你们看看上面、下面……(用手示意)
2.讨论“这是谁的东西”,知道性别不同,使用的东西也不同。
师:,这些东西是谁用的呢?
幼:爸爸妈妈用的。
教师拿出一双高跟鞋。
师:这双鞋是谁用的呢?
幼:妈妈。 .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妈妈爱漂亮,喜欢穿颜色鲜艳的鞋。
师:我们把妈妈的高跟鞋放在粉红色的地毯上。
教师拿出一双大皮鞋。
这是谁用的?你怎么知道的?(爸爸的脚大要穿大鞋,爸爸喜欢穿黑色的皮鞋)我们把它放在蓝色的地毯上。
教师拿出电话。
这是谁用的?如果幼儿只说是爸爸用的,则反问,妈妈能用吗?大家都能用的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中间的地毯上。
3.分类,区分爸爸妈妈各自的物品及共用的物品。
(1)幼儿分类整理物品
现在就请你们帮助爸爸妈妈把东西收拾一下。
爸爸的东西放在哪里?(蓝色地毯上)
妈妈的东西放在哪里?(粉红色地毯上)
大家都能用的放在哪里呢?(中间的地毯上)
那就请你们把东西分类整理一下吧。整理好了,就坐回座位上。
(2)检查分类结果
我们一起看看整理得对不对。
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谁用的?放的位置对吗?(先拿两件放对位置的物品)这是什么?谁用的?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再拿两件放错位置的物品)
4.讨论“爸爸妈妈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你们看见爸爸妈妈在家里都分别做哪些事情?(烧饭、洗衣服、扫地……)
5.使共用物品归位,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方位意识。
爸爸妈妈的东西都分别放好了,这些大家都能用的东西应该放在房间的什么地方呢?茶杯放哪里?电视放哪里?锅碗放哪里?
幼儿把共用的物品放回房间的各个地方。
6.扮演爸爸妈妈,满足幼儿扮演的愿望,增进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你们想不想扮演爸爸妈妈?
(1)请一名幼儿示范。
你想扮演谁?怎么装扮?(想扮演妈妈,选一件妈妈的衣服穿上)
你想学妈妈做什么呢?(在家中模仿妈妈做事情,如学妈妈在卧室和厨房扫地)这个妈妈真勤劳!
(2)提要求
你们每个人都来扮演爸爸或者妈妈,每人选一件物品,用妈妈的东西把自己装扮成妈妈,用爸爸的东西把自己装扮成爸爸。装扮好了再拿一件大家都能用的东西学爸爸妈妈做事情,看哪个学爸爸、妈妈学得最像。现在就开始吧!
(3)模仿动作
每位幼儿选择一件物品把自己装扮成爸爸妈妈的样子,模仿爸爸妈妈拖地、看书、做饭等动作。(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与幼儿交流,“你在学谁做什么啊?”用数码相机抓拍幼儿模仿动作的镜头。
(4)音乐停
请“爸爸妈妈”休息一下吧!把爸爸妈妈的东西都放回地毯上。
7.照片回放,仿编短句。
我们来看看刚才你们都是怎么模仿爸爸妈妈的。
(1)播放照片一这是谁?他在学谁做什么?(我学爸爸看报纸)
(2)继续播放照片,请幼儿根据每张照片说一句话
例如,我学妈妈拖地板。
我学爸爸玩电脑。
我学妈妈叠棉被。
我学爸爸做饭。
(3)小结
爸爸妈妈在家做很多事情,很辛苦。你们以后在家里应该怎样做啊?(听爸爸妈妈的话,帮他们做简单的事情。)
8.结束活动:整理房间,培养幼儿有序的生活习惯。
爸爸妈妈就要回家了,你们应该把爸爸妈妈的东西放到什么地方呢?
如果把东西弄乱了,爸爸妈妈会怎么样?(会生气)
幼儿把物品放回原来的地方,教师提示他们归类并摆放整齐。
幼儿整理好物品,离开活动室。
9.延伸活动
联系幼儿家长,让他们和幼儿在家中继续这一游戏。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2一、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动物妈妈对宝宝的照顾。
2、认识各种动物的外形,了解其生活习性。
3、享受听故事和集体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世上只有妈妈好》磁带、录音机、动物头饰,与本课有关的关课件。
三、活动过程:
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歌曲里唱的什么?小朋友谁的妈妈最好?好在哪里?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妈妈 ……此处隐藏6012个字……p>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学做名片,学儿歌、
活动(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游戏1找朋友2网小鱼活动
活动(三):红黄蓝绿大行动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 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光明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品生老师,我们以后要一起学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
2、 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
(放多媒体动画片)
(4个同学带着头饰上场)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 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4、 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5、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6、 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间活动:学生边唱边跳《拍手唱歌笑呵呵》。
活动(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游戏1:找朋友
刚才,大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成了好朋友。好朋友朋友在一起喜欢做什么游戏呢?
今天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2:网小鱼
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活动(三)红黄蓝绿大行动,相同兴趣的同学在一起加深认识。
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得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
小组活动。
每个小队选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小组的活动情况。
总结:今天大家一定都交了许多的新朋友,有了朋友我们的学习生活会更有趣,大家在一起会更开心的。让我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吧!
板书设计:
我和同学交朋友
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 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体会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为了使同学们尽快适应环境,认识新同学,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找朋友”的游戏。通过活动他们认识了很多新同学,新朋友。这次活动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开展活动时教师的参与很重要。
因为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们会更重视的去体验,并且教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让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4【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
2、尝试根据玩具标记图,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3、愿意参与集体劳动。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玩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会发生的娃娃。
2、玩具标记图,幼儿用书——送玩具回家。
【活动过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将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带领幼儿寻找发出哭声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后关心娃娃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样?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认识玩具标记图,初步学会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教师提问:我们还有哪些玩具?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怎样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玩具和设计好的玩具标记图,让幼儿说说这些玩具找谁做自己的标记最合适。
◎幼儿自己手拿标记图寻找,贴在相应的玩具篮上。
◎根据玩具篮子的数量,选择相同数量的幼儿将玩具根据标记放回玩具柜里。
2、游戏“送玩具回家”,巩固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将刚才的玩具拿出来,一部分幼儿送,一部分幼儿评“什么玩具走错了家。
游戏可重复若干遍,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活动反思】
开学以来,我发现孩子们玩完玩具的时候,经常把玩具乱扔,掉在地上的就乱踢或就当没看见,不会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也不知道轻拿轻放。通过社会活动“玩具找家”对幼儿进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然后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让幼儿知道了一些正确行为:轻拿轻放,不乱扔,懂得了以后在游戏活动中都应该好好玩玩具,收玩具。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里面。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5设计思路: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让幼儿的学习游戏化、生活化,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沙发垫作为一种家居用品,既轻巧美观又安全舒适,适合小班幼儿摆弄,漂亮童趣的沙发垫又可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动手、动脑、学习、游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沙发垫的多种游戏方法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准备:小动物沙发垫若干;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地上散放着沙发垫)
二、认识沙发垫,激发游戏兴趣
1、 小朋友你们看(指沙发垫)活动室里有什么?
2、 这叫沙发垫,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沙发垫――脱掉鞋子,到地毯上来吧!
3、 你们手里有几个沙发垫?压一压、拍一拍有什么感觉?
4、 请幼儿坐在地毯上“这是什么样的沙发垫?”(启发幼儿从形状、颜色、图案等多方面观察)
5、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沙发垫?在哪里?
6、 沙发垫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三、 游戏:
1、沙发垫不但可以抱、靠、躺,还可以玩,看谁玩得最开心。
2、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进行游戏,教师适时的参与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四、 介绍游戏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游戏。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玩得非常开心,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游戏的方法,引导
幼儿互相学习)
例如:骑大马、跳房子、学小乌龟爬等可以单独游戏;走小桥、盖房子等可以合作进行。
五、 结束:
今天,我们和沙发垫玩了这么多游戏,回家后你们把这些游戏教给爸爸妈妈和小伙伴,让他们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