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日的幻觉》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落日的幻觉》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落日的幻觉》说课稿1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本课的特点,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本文的特点预设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全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引导同学们体会本文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4、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据新《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
三、说学法
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此,我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阅读学习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讨和解决问题。
3、问题讨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答案,培养发散思维。
四、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体会本文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现设计了听-疑-绘-悟-越-实这六个环节。
1、铺垫,创设情境激兴趣。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盏渴求知识的灯,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去点燃它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热爱大自然。那么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所欣赏的落日景观是怎样的呢?”可以通过课件播放轻音乐,欣赏几幅带有落日的图片。经过老师这么一点拨,学生的表现欲就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表达的欲望也就十分强烈了。
2、感知,质疑解惑晓内容。
有了那么多的想象之后,学生在好胜心和求知欲下,学习变得相当主动,产生了赶紧学的欲望,这样感知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听,细心倾听,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一边播放配有声乐(《落日之幻觉》)的范读,一边让学生看课文。学生眼看课文、耳听范读,就会初步的知晓课文大意了
疑,用心质疑,学者须疑方有成。
在听的过程中,请学生把不易懂的字词句划下来。听完以后,请同学相互交流。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天马行空,任意驰骋,也可能为一个问题而吵得面红耳赤。
此时老师要做的是巧妙的设疑、正确的引导,比如可以提问:落日的幻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文章第三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等等。古人尝云:学贵有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对课文内容的反应也是多元化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应当鼓励学生发问,培养质疑精神,促进自主学习。
3、抒写,理解内容绘美图。
整篇文章虽然没有太多的科学术语,但是相对于科学性较强的后半部分,有些同学可能理解有些难度,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大家有重点的去阅读理解,然后把它描绘出来。
绘,移心描绘,落日有情此处着。
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就引导合作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集思广益,用彩笔描绘出美丽的科学现象,然后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然后给大家解说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这样就让每位同学对课文的理解落到了实处,同时也获取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4、欣赏,集思广益谈感悟。
通过几位同学的描述,此时学生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急着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了。
悟,潜心感悟,谈笑胸中换星斗。
请同学们谈谈,经过刚才一番描绘,你此刻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有的说大自然是神奇的;有的说大千世界有很多的奥妙;还有的说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去探索更多的奥妙世界。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想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本是创造,老师又怎能轻易的否定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一直处于激活的状态,课堂气氛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5、探究,迁移情境能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
越,齐心超越,腹中诗书气自华。
这时,我就对学生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对这篇文章的见解都很独到,那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作者难道仅仅是为了揭示落日的幻觉这种现象吗?”
这两个问题一问,同学们愣住了,不知道怎样回答,个个都会到书本上云找答案。这时我就说了:“课文内容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熟悉了。而我们的答案都是写在书本上的吗?”让学生全上课本,让大家静静的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你感觉还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经过这样一引导,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出课本谈生活:比如艺术家美好的幻觉创造出不朽的作品;网络虚拟的幻觉将使人们隐藏在那盛大繁华的城堡里,而远离现实生活,只要一断开连接,城堡瞬间就会崩塌。这时我又会突然间发问:同学们感觉到没有这篇文章的结尾给你什么感觉呢?同学们肯定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结尾好像没有写完。文章写了科学,然后可以再写写生活,把对生活的感悟作为文章的结尾会更好些。学生的话匣子也一下子打开了,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如果前面的环 ……此处隐藏20735个字……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其中,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又以能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为重。
3、教材学习存在的难点
《落日的幻觉》的说明对象是落日时容易引起人们幻觉的几种现象,文章从物理学和天文学等角度对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 说明。说理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二学生而言,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存在知识性的难度。虽然这些常见却不为大家所了解的现象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本文出现一些专业性词汇,也会造成学生的阅读 困难。因此,教师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成为了能否上好这堂课的钥匙。
二、说学情
参加今天示范教学的是阜阳市一个很优秀的班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借此班上课的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挑战 。根据我对他 们的了解,该班学生的竞争意识强,主动学习的热情高,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只要能激发起他们的争强好胜之心,让他们作好课前预习,我相信他们能很快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说构思
根据以上分析, 我设计了一堂以知识竞赛为大框架的教学,确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3)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3.情感目标: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
3.从写作的角度学习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来结构全文。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1.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2.分析本文(事理性说明文)的顺序
突破方法:由课文落日幻觉的原理,引申到曾学过的诗文,辩证地看问题,再引申到身边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学生利用所学,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获成功。
(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相关知识。
2.教师:查找图片,设计课件。
四、说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阅读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讨和解决问题)、问题谈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个答案,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兴趣法、形象联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形象联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课文。
通过分组知识竞答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图片联想将课文当中的抽象说理转化为形象思维;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梳理学习说明文的整体思路; 通过迁移联系把物理所学新知、语文旧课知识熔为一炉,体会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特点;通过看图写文加深对说明顺序在说明文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反馈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深度。
2.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从网络下载了多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和网络世界中去搜寻所需信息材料,丰富拓展文化知识,增 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师发挥好知识竞赛主持人的作用
因为整堂课以知识竞赛为大背景,所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要尽量少,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角,我只需要作好主持人的工作,时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语言多一些鼓动性和煽动性,就能很好地营造出积极热 烈而又公正有序的课堂氛围。
五、说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抽象生涩,语言虽有文采却多专业术语,会妨碍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预习工作至关重要,上课之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并查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联系新开设的物理学科,进行学科渗透学习,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的重点落脚在 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上,重点突出在对说明顺序和方法的分析运用上,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前后的迁移练习。指导学生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参与自主学习,从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胜利的自豪感。
六、说教学程序
导入:出示落日图片,学生漫谈感受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测试的形式进行)
2阅读一二段,感受落日之美(引导学生列举落日现象,挖掘描写之妙)
3.表格填空,探究落日之谜(策略:自读课文4—7段,勾画圈点幻觉的原因的语句)
4.质疑问难,难点处理
教学策略:再次强调由现象到本质,有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
5.学生活动,延伸思考
教学策略:图片展示1:水中斜放的铅笔;图片2:三个1.80米以上的队员与姚明的合影。
引导学生揭示原因,点明科学道理:物理学现象——折射、参照物
引出文章写作目的——幻觉,眼见不一定为实,科学的学习态度
七、回馈积累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说明文知识点在本文中的体现:对象、特征、方法、顺序、分类、语言
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3.判断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八、课后作业
1.落日变大了(续写)
提示:对于太阳在日落时为什么好像变大了,文中并没有解释。结合文章《落日变大了》,说说“落日变大”的原因。
2.日出观察日出的景色,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提示: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